5年过去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极乐迪斯科》。
在我的印象里,这是目前市面上最接近艺术品的游戏,它与“给他爱”为代表的3A大作仿佛光谱的两个极端,一个是由成百上千人的技术团队攻关数年打造出的工业奇观,另一个则仿佛是几个古板守旧很少上网的文学家、画家和音乐家喝高了之后,做出来戗行的业界奇葩。
“弱水三千只取一尿饮,花花世界我一人干翻”
《极乐迪斯科》没有刺激感官的特效,没有激动人心的宏大场面,它甚至几乎没有战斗,反而需要阅读大量文本,游戏体验接近于可以互动的有声小说,如果单从玩法上来说,它基本就是一款二十年前的老CRPG,早已被市场淘汰了。
苍老的躯体掩盖不了伟大的灵魂,文字这种古老的载体给了《极乐迪斯科》超出绝大多数游戏的深度,使它在一种斯拉夫文学特有的荒诞气氛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等严肃主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个体心理活动的细致剖析,凭一己之力拔高了游戏这个载体在艺术层面的高度。搭配上抽象却折射角色心境的油画画风和平静含蓄而充满力量的配乐,《极乐迪斯科》在大作云集的2019年成为了最适合**的游戏。
在这个换皮游戏满地走、3A大作年年有的时代,《极乐迪斯科》实在太过特立独行,以至于像是个从另一个世界线穿越过来的游戏,仿佛在那个平行世界里,做游戏的主力不是程序员,而是真正的艺术家。
然而事实证明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艺术家并不适合做游戏。
因为无论是《极乐迪斯科》的续作、DLC,还是创作出它的团队,现在都已经宣告完蛋了。
一或许一些老粉还记得,早在2021年末,三位核心主创就已经被迫离开了当年他们创立的ZA/UM公司,这三位主创分别是构建世界观的首席设计师Robert Kurvitz、确立美术风格的艺术总监Aleksander Rostov,以及首席编剧Helen Hindpere。
这是一个艺术家、商人与**的故事,简而言之就是三位主创在资本游戏中落败,他们某位昔日的朋友帮助一对**取得了公司的大多数股权和《极乐迪斯科》的IP,进而被排挤出了自己创立的公司,详细经过可以去看我们之前写过的那篇文章(微信公众号私信回复【背刺】即可查看),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从那时起,玩家们就已经意识到《极乐迪斯科》团队出了大问题,但我们从来都没想过,事情还能更糟——三位主创出走之后,工作室迎来了又一次分裂。
Argo Tuulik是《极乐迪斯科》主创Kurvitz的老朋友,当年也以编剧的身份参与了游戏的制作,只不过他在三位主创与领导层撕破脸之后仍然留在了ZA/UM工作室,并负责领导《极乐迪斯科》独立拓展包,代号X7项目的开发。
就在今年二月,Argo Tuulik连同整个工作室近四分之一的员工被打包解雇了,他们主要是X7项目的开发者,这个DLC也顺理成章地跟着制作团队一起胎死腹中了。
根据Argo Tuulik接受PC Gamer采访时的说法,这个X7项目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它本来就是续作终止后管理层拍脑门的产物,两位核心主创只得到了一周的时间来构思游戏的框架,并且管理层要求他们跳过预研阶段直接进行全面开发,在一年内完成这个项目。
Argo Tuulik
此时,X7项目只是一堆创意和概念而非一个可执行的蓝图或者大纲,他们甚至还来不及思考具体的剧情走向和人物形象,美术团队就已经开始设计角色了,这对于一个以叙事为主的游戏来说无异于一颗潜在的地雷。
同时,工作室内部的项目管理极其混乱,虽然游戏的顶层概念设计是由Argo Tuulik和另一个编剧完成的,但他们从来没有被授权为项目负责人。作为实际层面上的项目主创,他们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薪资和职级,并且整个编剧团队一度只有他们两个人,必须一边领导和协调其他部门的开发一边进行编剧的本职工作,就连向管理层增派人手的请求也只得到了一句“你是不是不想干了”的指责。
即便在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下,X7项目前几个月也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还算顺利地推进着,直到有一天,管理层空降了一位“项目协调员/创意总监”来负责上传下达,由于此时工作室已经进入远程办公模式,两位主创必须通过他才能与制作团队取得沟通。自此之后,先前埋下的各种矛盾和管理混乱等问题终于爆发了,而这最终导致了X7项目的取消和制作团队被裁撤。
Argo Tuulik认为自己被管理层排挤的始作俑者是Tõnis Haavel,看过我们之前那篇文章的朋友应该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就是几年前被指控以财务欺诈的方式收购工作室,逼走《极乐迪斯科》的三位核心主创的那个臭名昭著的**。
Tõnis Haavel 曾因投资欺诈而被定罪,是个名副其实的**
至于Argo Tuulik被排挤的原因,另一位被开除的编剧认为这是因为他曾在之前一部纪录片的采访中批评了工作室高层,并对离开的《极乐迪斯科》主创Kurvitz表示了钦佩和理解,从而招致了管理层的怨恨。
自此,手握《极乐迪斯科》版权的ZA/UM工作室已经先后砍掉了它的续作和DLC,它如今在研的只剩下一款手游和另一个与《极乐迪斯科》无关的的大型RPG项目。
也就是说,我们很可能再也等不到第二个《极乐迪斯科》了。
二对于《极乐迪斯科》的粉丝们来说,如今的ZA/UM工作室不过是一个空有版权的躯壳,当年那个才华横溢的制作团队已经在反目成仇后分道扬镳,大家已经不再关心几次分裂后仍然留在工作室的老将能否带来优秀的游戏,反而更在乎那个鸠占鹊巢的**Tõnis Haavel以及他的小姨夫Ilmar Kompus(现任工作室CEO,二人的妻子是亲姐妹),在先后两次逼走主创之后,他们已经完美证明了自己就是那个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
经过两次分裂,《极乐迪斯科》的初创团队已经解体成了五个部分,每一个都标榜自己是它的精神继承者。
最近成立的一个工作室 Summer Eternal,正是由之前X7项目曾经的主创Argo Tuulik带领的一批从ZA/UM离职的开发者,他们还非常复古地在主页上发表了一篇颇有战斗性的创作宣言,言辞之激烈以至于我怀疑他们能否为未来的游戏拉到足够的投资。
“我们的艺术(电子游戏)已经被打扮成一个产业,这个产业被腐败的高管们所窃取,利维坦一般的公司受着庸俗暴利的驱使,正在暗地里把人类当做用来燃烧的柴火,以满足他们深不见底的欲望。”
Summer Eternal的官网首页是一栋燃烧的房子
至于最早离开的三个主创Robert Kurvitz,、Aleksander Rostov和Helen Hindpere,他们早已在网易的帮助下成立了新的工作室Red Info。作为创作《极乐迪斯科》的灵魂人物,他们曾表示游戏中展现的只是庞大世界观的冰山一角,所以许多粉丝期待这个团队能制作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续作。只可惜在被赶出工作室后,他们还没有公布任何有关新游戏的消息,对ZA/UM两位高管财务侵占的诉讼目前也没有什么进展。
Robert Kurvitz
另外一个名为Dark Math Games的工作室由《极乐迪斯科》的早期投资者和制作人Kaur Kender创立,他是当年募集资金使《极乐迪斯科》得以问世的关键人物,也是后来被三位主创指责与**勾结卖掉工作室的背叛者。后来**组合卸磨杀驴将他也赶出了工作室,而这位老练的商人立刻一纸诉状冻结了对方的股权,并在迫使对方退回了非法占有的480万欧元后选择了撤诉。
单就游戏的项目进度来看,这个工作室旗下的《XXX NIGHTSHIFT》是唯一一个有预告片和Steam商店页面的游戏,只不过从制作团队的构成来看,粉丝们很难对它有太多期待。
还有一个看起来就不太靠谱的Longdue工作室,他们自称团队中有一些成员来自于ZA/UM,并且将制作一款以《极乐迪斯科》和《异域镇魂曲》为灵感的RPG,但它目前只放出了一张概念图,因此这个游戏离问世应该还有很长的距离。
无论《极乐迪斯科》之前怎样拓展了游戏叙事的边界,在艺术性上达到了什么高度,行业赋予它多少荣誉,那都已经成为了往事,我们如今都看到了这个团队的下场:动荡飘摇、支离破碎。
造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是那两个**,但他们背后的力量还是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大BOSS——资本。
三如今的游戏产业的确是一个资本话语权相当重的行业,几个人几台电脑靠着一腔热血,节衣缩食奋斗几个月就能搓出一个爆款游戏的小作坊模式早就成为过去式了,现在已经是百人甚至千人团队耗时数年,才能完成一款游戏的工业时代,想要调动如此巨量的资源,除非像当年苏联对待电影产业那样动用国家力量,否则没有资本的参与几乎是不可能的。
1991年的国产电影《大决战》也是动用国家力量的产物
在市场的逻辑下,游戏首先是商品,玩法、艺术、文化可以赋予它更高的价值,但它存在的最终意义还是为了资本的增殖。
由于在游戏产业不可或缺的地位,资本获得了几乎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它制定的规则里,工作室的创始人可以被自己开设的公司扫地出门,开发游戏的作者会蓄意盗取他亲手打造的IP,创作了一切的人一无所有,什么都不生产的食利者反倒占据了一切。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来看,《极乐迪斯科》团队的故事迎来了一个充满讽刺的结局,一个批判资本主义的游戏,其制作团队就像游戏中那样被资本所玩弄、拆分并抛弃,他们用亲身遭遇证明了自己在游戏中写下的那些台词:
人性的面具在资本面前脱落。只有摘下面具,资本才能杀掉所有人——毁掉你心爱的一切。
然后你就*知道*了。